close

〈行動保存〉2011第十一屆文化山海觀文化資產學術研討會 活動說明 

活動時間中華民國100520日(五)、21日(六)0830-1800

活動地點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人科大樓二館一樓DS120演講廳

雲林縣斗六市大學路三段123

主辦單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
活動對象歡迎對本研討會主題有興趣之各界朋友參加,名額100 人,額滿為止。

報名費用免費參加(活動現場提供便當代訂服務,50/個)

報名截止100 511日(三)2400

活動洽詢電子郵件:chc10see@gmail.com

聯絡電話: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

吳永吉0985-968219/梁雅婷0988-101002

活動網頁:http://assets2010.pixnet.net/blog/post/20099352

報名表下載


【活動緣起】


文化資產涵蓋著許多層次的生活智慧、精神哲學、社會傳統與情感價值,文化資產保存,能否跨越政治、經濟、權力、開發的框架,透過「行動保存」的推展,連結在地居民生活的關係,尊重在地居民的生活樣貌,創造公共參與的機會,建立起跨領域對話的可能性,進而找到文化資產生命的價值。


2011
年第十一屆文化山海觀以「行動保存」為主要研討主題,期能論辯文化資產新詮釋視域,及具前瞻性之保存進路與策略,內含四個子題:

 

◎用行動完成夢想:尋找科技礎石 

保存科技的應用大多在修復的過程中,而這些修復的技術或是原理,常常都早以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許多新科技的發現,都發想於對偏方的研究,何謂偏方呢?偏方取決於一種生活經驗的綜合,它有著被發現性、被探討性,而這些跨領域的結合正式保存科技中最為需求的,而這些「偏方」應用在各式保存上,是如何被發現?如何變成現有科技?又是如何運用在文物、文化資產上,讓他們的價值永續傳承呢?

 

◎行動建構認同,讓爭議變公共性 

文化資產被保存的同時,是否需要認同?認同要如何建構呢?不論是從1975年鹿港老街保存區的劃設開始,1989年的三峽老街保存運動與解除古蹟身份、澎湖二嵌聚落的保存、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村,一直到近年來澎湖望安花宅、台中彩虹眷村、迪化街老街保存、雲科大雲旭樓、中興新村甚至是岡山水利署第六河川局日治時期招待所,面臨開發或確立保存的過程,各個不同意見彼此是否有經過討論達到認同?還是只有所謂專家會議來決定文化資產或是開發建設的未來?不論是政府、民間社團、財團、經營者或者是遊客等,又要如何去建構出公共性的討論呢?行動保存所佔的角色在於讓各個不同價值觀的人們能夠討論,進一步讓人們得與參與公共事務,如何透過這樣的資訊傳播,討論平台的建構等,建構出各個價值觀的認同?最終目的在於讓文化產生公共性;公共性創造文化。

 

◎社會想像與現行制度 

經濟掛帥的普遍社會想像中,經濟發展擁有不言自明的首要性,而文化資產與人們的生命經驗卻存在一種明顯的斷裂關係,其價值常常需要透過有意識性的論述與建構過程才得以彰顯,現行文化資產保存相關法令與審議機制的進行更常存在與社會觀感之間的拉扯,此種文化資產與當代社會的距離顯示何種關係?文化資產的保存機制與當下社會想像之間如何扣合?透過積極性的行動保存,民眾如何建立環境關懷與文化自覺?

 

◎行動保存的社會網絡建構

 近年來,越來越多文化資產保存無法成功的案例,真切的感受到,現行的文化資產法規,並無法滿足各個特有歷史文化脈絡的文化資產,有鑒於此,文化資產保存運動,開始慢慢轉向從社會行動面作為切入點,從被動的被指定,轉變為主動的要求保存。樂生療養院的青年樂生聯盟、苗栗古窯的護窯聯盟、搶救文貴醫院的海墘營文史工作室…等類似的行動保存案例,提供了什麼樣的借鏡與鼓勵?一項行動保存該如何擴展、建立完整的社會網絡,進行有效的連結與運作?透過什麼樣的議題來引起大眾的關注,喚起更多人參與行動保存?甚至又該如何有系統性的延續與維持?各個網絡是否會有集結的談論空間?然而在資訊時代的今日,傳播媒體在行動保存又是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與行動保存運動之間的關係網絡如何建立?文化資產保存運動如何藉由傳播媒體適時的助力,而獲得更正向、具體的認同與支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ssets2010 的頭像
    assets2010

    2012第十二屆「文化山海觀」文資學術研討會

    assets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