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00年5月20日(星期五) |
|||||||
時間 |
活動內容 |
與談人及主講人 |
|||||
08:30~09:00 |
報到 |
- |
|||||
09:00~09:10 |
開幕式 |
廖志中主任 |
|||||
09:10~10:30 |
專題演講一 (議題:行動保存與家鄉守護) |
主持人:廖志中 演講人:喻肇青 |
|||||
10:30~10:40 |
茶敘時間 |
||||||
『向左?向右?權力空間的轉譯』 |
|||||||
10:40~12:10 |
發表者 |
題目 |
主持人:廖志中 評論人:徐慧民 評論人:喻肇青 |
||||
陳怡伶 梁家誠 謝閔盛 |
以空間屬性分析來探討台灣日治時期的工業遺址之研究─以橋仔頭糖廠為例 |
||||||
張義震 陸俊元 |
台東糖廠歷史空間再生規劃初探---東台灣產業遺址在地化歷程之觀察 |
||||||
林曉慧 |
存在的價值—因花園城市概念而生的中興新村 |
||||||
12:10~13:10 |
午餐時間 |
||||||
『文化資產的價值建構與轉型』 |
|||||||
13:20~14:50 |
發表者 |
題目 |
主持人:林煥盛 評論人:李謁政 評論人:劉曜華 |
||||
許慈容 林會承 |
從世界遺產(文化景觀類)的角度探討阿里山森林鐵路:以沿線之自然資產為例 |
||||||
蕭如菱 |
體育場設施紀念性與保存價值之研究—以台北市立棒球場(1957-2000)為例 |
||||||
卓宇歡 |
文化資產保存的基礎—以太平山林業鐵路平地線之文獻回顧與調查為例 |
||||||
14:50~15:10 |
茶敘時間 |
||||||
圓桌論壇 |
|||||||
15:20~16:00 |
觀賞影片 |
國光石化知多少 誰讓古窯變苦窯 |
|||||
16:00~16:30 |
與談人經驗分享 |
主持人:李謁政 國光石化--蔡嘉陽老師 聚落保存--江慶洲老師 |
|||||
16:30~17:00 |
綜合討論 |
與談人與參與者之互動 |
|||||
17:10~ |
散場 |
||||||
日期:100年5月21日(星期六) |
|||||||
時間 |
活動內容 |
與談人及主講人 |
|||||
08:30~09:00 |
報到 |
- |
|||||
09:00~10:30 |
主持人:施國隆 |
主持人:施國隆 演講人:邱明民 |
|||||
專題演講二(議題: 淡水古蹟博物館-一滴水紀念館與街角博物館) |
|||||||
10:30~10:40 |
茶敘時間 |
||||||
『文化跨時代,創造新價值』 |
|||||||
10:40~12:10 |
發表者 |
題目 |
主持人:陳三郎 評論人:黃世輝 評論人:邱明民 |
||||
周佩樺 |
安平辟邪物劍獅之研究 |
||||||
林恩銘 |
地方特色文化之凝視:鹿寮公共洗衣場 |
||||||
12:10~13:10 |
午餐時間 |
||||||
『行動保存的社會網絡建構』 |
|||||||
13:20~14:50 |
發表者 |
題目 |
主持人:曾永寬 評論人:李謁政 評論人:周平 |
||||
賴英智 |
古蹟在文化社群下的活化利用-以滬尾文史工作室為例 |
||||||
林錫銓 黃昭瑾 |
文化資產區域治理之整合領導 |
||||||
劉羽純 黃志成 |
雲林縣虎尾鎮社區居民文化資產保存認知與地方依附關係之研究 |
||||||
14:55~15:30 |
綜合討論&閉幕 |
廖志中、李謁政 |
◎專題演講共2場
第一天:行動保存與家鄉守護
1.演講時間:60分鐘
2.主持人:5分鐘
3.提問與回答:15分鐘
第二天:淡水古蹟博物館-一滴水紀念館與街角博物館
1.演講時間:70分鐘
2.主持人:5分鐘
3.提問與回答:15分鐘
◎論文發表每一場次(90分)時間分配
主 持 人引言:每場5分鐘
論文發表時間:每一場共三位發表,每位15分鐘。
(僅第三場次兩人發表,每位20分鐘)
論文評論時間:每一場共二位評論者,每位10分鐘。
與會人員提問:提問10分鐘、回覆10分鐘。
(僅第三場次,提問10分鐘、回覆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