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 行動保存→保存行動

是否在談論行動保存前,必須先釐清到底是為誰而保存?為何而保存?哪些人必須應該要參與保存行動?誰能為行動保存的目標定調?我認為,這些問題,就像是一把啟動的鑰匙,沒有足夠的認知與理解,保存行動並不具備積極意義,而文化資產的保存也失去價值;而保存行動就像是一段長遠的馬拉松比賽,有輕鬆平穩的下坡路段、有九彎十八拐的彎曲道路、也有艱辛痛苦的上坡路段,更有崎嶇不平、塵土飛揚、泥濘四起的路段,每個不同的階段都有其價值與意義,就算只是小小的一場活動,也有可能影響到一個甚至更多個人們的心;然而,儘管目標相同,價值觀的判斷亦有差別,運用的手法、審視的態度也都有差別,而行動保存即應該具備足夠的包容力與彈性,接受不同領域、觀念的考驗與挑戰,而非只是單一論調的絕對立場。

二、    一、行動保存的階段性、功能

從行動保存的階段來看,應該可以區分成外部行動與內部行動;內部行動以建立團體內部的共識與目標為優先,包含討論出行動方案、細節、分工、流程等,然而,共識與目標的建立,並非針對文化資產個案的判斷,而是在於行動保存的方案,也就是說,行動保存的方案執行,最後的目標,就是要達到保存的價值確立、文化資產未來發展的方向;但這一階段的工作,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不然,許多重要的文化資產,即遭逢資本主義怪獸啃食;外部行動則是鎖定對象與範圍,持續進行觀念的建立與共享,外部行動的目標即是要達成,文化資產保存的價值,而這亦是建立公共性的過程,所謂的公共性,勢必建立在人民生活之中,如果失去與當地生活的連結,即失去保存的意義,所以,公共性的討論,必須鎖定外部行動的對象,從生活的需求與機能的脈絡中,找到談論文化資產保存的可能性,這部分則必須透過社區營造精神的手法,可以從歷史文化的脈絡中尋求,甚至從外部參與者的生活行為中建立,無論如何,尊重在地人的需求,我認為才是最重要的關鍵,當然,在地人必須也要有對文化資產保存有充分的認識與理解,尊重在地人的精神才能成立。

三、    二、參與者的角色、立場、想法、觀念、理解、期待

而內部行動的參與者與外部行動的參與者,最大的差別在於,內部行動參與者必須具備更為客觀與包容的態度,願意接受廣泛且差異性極大的立場,否定異己絕對不是文化資產保存的核心精神,每一位參與者都有權利表達對於文化資產保存的立場與想法,但如何找到共同的交集,就是行動保存的重要課題,然而,在詮釋文化資產保存意義的過程中,誰又能定調什麼樣的價值是正確的,所以參與者的角色必須更為多元,從不同領域提出不同觀察,提供充分的訊息,幫助內、外部的參與者都能具備思考、判斷的能力,這才是行動保存重要的過程。

四、   三、文化資產保存與再利用的積極性

確立保存價值後,最重要的討論在於,未來持續經營的方向與可能性,保存絕對不是最後的目標,行動保存的延伸,必須將目標訂定在後續經營機制的建立,其實,在討論保存的價值與意義的同時,就必須將經營機制的概念,成為行動保存所討論的重要議題之一,一樣必須讓參與者獲得充分的理解,以及對於經營機制的共識,必須有更具體完整的可行性;再利用的可貴,在於尊重當下世代的人們,生活的方式、樣貌,並非只遵循著歷史傳統的痕跡,而是站在歷史的根基上,找到創新的價值,進而賦予文化資產新生命的延續。

五、   四、跨領域的對話與關係的建構

觀察現階段行動保存的問題,失落很重要的一部份,在於跨領域的對話,都市更新發展與文化資產的保存活化,並非二元對立的價值判斷,並非是非對錯的確立,而對話的管道沒有建立,亦失去了經驗與專業交流的機會,行動保存就是像一座橋梁的建立,讓民主的精神,在文化資產保存的過程中被看見;行動保存亦是專業素養的識別,並非流於情緒的表達立場,而是能包容不同專業領域的觀點;在這裡所提到的跨領域,亦包含著外部行動者之間、內部行動者之間,以及外部行動者與內部行動者之間的關係建立,才能讓對話的廣度與深度增加,也才能讓文化資產保存與經營活化更具長遠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sets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