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十一屆山海觀行動保存討論議題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行動保存的意義

近年來被許多文化資產保存活動與環境保護活動中被一再的運用,其目的是以行動進行保存,在活動中將文化資產與其希望保護對象的價值在活動中一再的闡述,並利用大大小小的活動喚起媒體或是公眾的注意力,以期可以加入聲援與認同其活動的行列。這樣的活動在過去是以社會行動方面進行,行動保存的消息於過去只能在報章雜誌與電子娛體中見得其消息,然而到今天隨著網路媒體的發達,這些訊息可以透過任何的網路媒體與部落格進行發聲並且串聯,如近年來的雲旭樓、彰化白海豚等以行動進行保存的活動,雖然這些活動有成功也有失敗,但在活動過後真正的挑戰才會開始。在進行活動後,要如何將當時所凝聚的觀點與行動中所凝聚的共識在日後進行經營與活化,是我認為現今行動保存中需要關注的話題與議題性。

assets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來樂生、各地的舊社區、眷村到國光石化、中興新村陸續傳出拆遷、污染等事件,進而引起地方或大或小的保存運動,希望利用遊行、演講等方式引起大眾的輿論來監督政府的行為。而行動保存就是為了「保存」與否所做出來的行動,從文化資產的角度來看,當然是以保存為第一優先的考量,但是保存之後的用途、規劃與當地生活的融入也都必須要納入考慮之中,而在做出這些評估之前,對於保存物的調查就是行動的開始,透過田野更能了解保存物的現況以及能彈性調整的地方;並不是每個人對文化資產的看法皆相同,但是透過行動將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我認為才是首要之事。

    以雲旭樓來說,它位於雲科大的一個小角落,在面對是否要拆除並建立新大樓時,曾在文資系引起不小的討論,甚至開了公聽會廣納學生、老師的意見。為什麼當時雲旭樓可以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因為這與文資系的利益切身相關,一方面是資金、空間的實質增加,一方面卻關係到外界對「文化資產維護系」的觀感,面對自己系上發展的抉擇,大家都踴躍的表示自己的意見,而公共論壇的開啟,首要條件便是有引發大家討論的議題,這個議題可以是切身相關,也可能是關懷他人,公共領域是介於私人與國家公共權威之中間區域,它是由「私領域」推向公領域的整合機制,這是維護批判性的公共論述不可或缺的條件[1],也就是說我們要以管自家事的態度,來面對社會中的各種議題。以雲旭樓為例,系上同學參與了討論,但學校其他學生以及教職員對此可說是漠不關心的;所以在這論壇裡,兩種聲音對文資系都是有幫助的,我們聽不到其他聲音,也就容易陷入思考的框架之中,抉擇不了下一步的作法。我認為公共論壇的功能,就是希望透過民眾的加入,表達自身對社會的期望或意見,進而達成對議題的共識。

assets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討論何謂行動保存之前我們要先釐清行動指的是甚麼樣的行動?這些行動會是來自於誰?在王甫昌《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1]一書中提到:

成員意識到自己的群體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時,有些人認為應該採取集體行動,改變這種不平等的狀態。

assets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國七十一年文化資產保存法頒布,施行至今仍常見到文化資產成為開發下的犧牲品案例,如苗栗古窯,難道文化資產保存法不具效益嗎?如此說或許過於籠統、悲觀,畢竟在文資法保存下仍有許多文化資產被順利保存,如雲旭樓。但是為何社會上仍有許多層出不窮的保存議題?爭議的產生在於個人觀感及利益上的衝突,文化資產的爭議產生常將文化資產視為反對開發者、阻礙經濟發展,保存爭議時常在開發確定後才產生,那是否意味者台灣社會尚未達有文化資產價值的共同認知,也尚未達到台灣文化資產普查機制的成效展現,才產生保存爭議使文化資產保留成為開發者的阻礙,難道文化資產無法與經濟發展劃上等號嗎?以近年的蘭嶼觀光為例,透過外地子弟返鄉,以導覽培訓課程培力在地導覽人才,透過課程再發現蘭嶼的文化特質,也在導覽中傳遞蘭嶼文化,例如:採挖芋頭、野炊芋頭、參與拼板舟製作等,延續了文化系統性中對天的理念(每個村落都有座屬於自己的祈禱山、朗島大船下水祭儀);人際中的社會運作(拼板舟製作的動員、男外出補魚、女種植芋頭的分工模式);對物的環境掌握(種植芋頭、捕飛魚);對自我提升的生命成長(外地子弟回鄉,以導覽認識家鄉、認識自我及野銀部落招飛祭)。在體驗文化觀光中,以深度旅遊的方式引介蘭嶼文化特質,形塑具有在地美學的文化魅力,如李謁政(2008,頁295-296)所言:「文化資產所屬的所在,即是他的地方特性,因此藉由文化觀光的發展,地方有地方視野的地景論述,也有全球消費浪潮中的想像,……文化與觀光的創意結合,不僅在於創造凝視的商品化產業和保存文化資產模式,更再創造根植於地方的詩意美學。」[1],透過文化觀光模式加值文化資產的價值論述,也滿足「拼經濟」的神話想像,作為文化資產保存的動機,促發成行動、參與時也延續了文化資產的生命力。

  文化資產保存需將文化資產視為一個生命體看待,除了物化的靜態保存外,文化資產的價值在於附加在文化資產上的情感依據,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不只是表面號召的物化保存,更重要的是透過保存活動將文化資產無形中所乘載的的情感保留、傳遞、傳承,但是無形的意象讓人感到抽象,在追求物質經濟開發下,以「拼經濟」為主的號召,又有多少掌權者願意停下腳步思考文化資產再利用的可能性,物相的誘惑讓人感到實在且明顯的掌握,但其實並非如此悲觀,透過保存活動訴諸意願,也將社會的聲浪告訴上位者,以樂生療養院保存為例,文化資產保存與經濟開發的衝突在於捷運開通所帶至的經濟效益及交通便利的經濟想像中,樂生院成為阻擋經濟開發的絆腳石,在爭議的過程中,以病友的人權為發聲的群體從國際尋求認同,從向世界衛生組織訴求到打贏日本訴訟官司,以病友爭取人權的合理性抗拒政府的壓迫,以人權為號召成就多數人心中照顧者的神話,作為大多數對空間的想像,從滿足參與者心中的想像作為保存動機,提升成保存的助力,成就以文化資產保存落實於捍衛人權的照顧者神話中,超越了以「拼經濟」為號召的開發。部分保留的樂生院與捷運結合,作為觀光凝視的文化資本。

assets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化資產保存靠行動?文化資產的去留往往都是在人們的一念之間,無論是有形無形,要將這些規保留存,勢必要人們的參與,那麼這些事情真的就只有政府單位能夠有權決定嗎?或許表面上確實只有公單位能決定,但在民主的政治之中,人民是絕對有左右政府決策的力量,因此,「參與」就有機會!

  在文化資產領域之中,為了「保存」,經常需要藉由「行動」作為手段,才能使得「保存」能如實進行,在整個「行動」的過程中,要如何讓「行動」是有效進行的?在「行動」最初,我們更應該去了解保存一事不單單只是適用於有形文化資產,當我們致力於保存各文化資產,一如樂生療養院、中興新村、雲旭樓等案例,多數都是有形文化資產,當我們不斷在探討行動保存之時更應該去了解蘊涵在有形文化財資產中的無形資產。

assets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動保存,透過行動來讓更多人了解保存的價值,進一步達到討論的目的,行動在這裡所代表的不指是社會運動,而是更多管道的運用,像是社區營造、都市計畫等等,觀察近幾次的保存運動,不難發現許多保存運動多有些共通點

一、人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甚少

assets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來文化資產的概念越來越受重視,文化資產從過去由公部門、專家、學者進行普查並從事相關的指定,轉變為民間的文史團體、地方發展協會、學校機關、地方居民都能夠進行文化資產的提報,對於文化資產也投入更多的關注,因此近年來發生許多激烈的保存事件。2003年樂生療養院進行第一波拆遷;200918苗栗古窯被怪手強制拆除;20097月預計拆除雲旭樓;2010630文貴醫院遭剷平…等。

        在這些激烈的保存事件可以發現,文化資產的保存已經不再只是歷史、價值論述等靜態的保存過程,當文化資產與政府政策有所衝突;與所有權人意願不符時,保存必須走向動態的說服。因此我希望能透過下列幾點來分析行動保存的作用為何。

assets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ssets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任何的文化資產保存皆涉及行動,唯各種行動因應不同階段與案例,皆應存在不同的論述重點:大木榫接的傳統技藝,需要新時代的匠師透過實作進行傳承;面對苗栗古窯、文貴醫院、雲旭樓的搶救工作需要社會運動在短時間內激發社會關注;當日本NHK電視台大阪放送局興建工程意外挖掘出西元五世紀的前期難波宮遺址,開發與保存雙方需透過協調溝通尋求雙贏的處理模式;每年的媽祖繞境以廣泛的活動參與促使傳統文化的普及度與影響力不減反增;文化產業的經營則需要面對公司部門、相關產業的整合來推動;文化教育的整備才能培養社會對於文化資產重視的意識——文化資產的永續經營無法僅只倚賴研究室裡的研究或會議室裡的辯論,保存需要行動,永續的保存更需要持續的行動!

 

assets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何為行動保存?

依據我對行動保存的了解,大致上來說應該是將所訴說的保存策略付諸於行動,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理解,可以簡單分為「行動」與「保存」兩項;行動者,顧名思義便是對於事件立即採取相關的動作,達到言行如一、身體力行的結果;保存者,便是我們文化資產界常說的各種策略或對策,不論是保存與修復科技的運用,或者是文化研究的各種資料蒐集,又或者是永續經營的文化創意與相關發展,這些都是常被談論到的有關於文化資產的保存因應策略,而對於一項文化資產來說,不管是哪一種保存的方法都是不可或缺的,要想完整的保存一個文化資產,就必須將以上三個範圍的方法統合使用,不能夠獨斷獨行,而且缺一不可;回到主題,上述將行動保存分別敘述其相關的內容,會因為如此,因目前「行動保存」尚未成為普遍性的專有名詞,但是想必以後定會成為文化資產界的專有名詞之一,所以,我個人認為的行動保存就是:行動在於保存之前,當發現了一個具有文化資產價值的人//物,必須先以行動展現出動機與文化資產價值,而後再將擬定好的各種保存策略付諸於實際的行動。

assets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資相關議題

l          1.樂生療養院有部分要被遷移這是以保存歷史證物為要的世界文化潮流嗎?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與捷運通車何者為重?

assets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行動保存→保存行動

是否在談論行動保存前,必須先釐清到底是為誰而保存?為何而保存?哪些人必須應該要參與保存行動?誰能為行動保存的目標定調?我認為,這些問題,就像是一把啟動的鑰匙,沒有足夠的認知與理解,保存行動並不具備積極意義,而文化資產的保存也失去價值;而保存行動就像是一段長遠的馬拉松比賽,有輕鬆平穩的下坡路段、有九彎十八拐的彎曲道路、也有艱辛痛苦的上坡路段,更有崎嶇不平、塵土飛揚、泥濘四起的路段,每個不同的階段都有其價值與意義,就算只是小小的一場活動,也有可能影響到一個甚至更多個人們的心;然而,儘管目標相同,價值觀的判斷亦有差別,運用的手法、審視的態度也都有差別,而行動保存即應該具備足夠的包容力與彈性,接受不同領域、觀念的考驗與挑戰,而非只是單一論調的絕對立場。

assets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